保良局實用學校

設計概念

位於九龍荔枝角的保良局實用學校,是首家因應1990年代香港政府教育局制訂的政策, 為有發展障礙的學生而設的政府資助寄宿學校。不難想像,教育局的指引把學校定位為「實用」,而周古梁則選擇放遠眼光,不純粹局限於課程對功能的需求,而是通過大膽的表達方式,以及納入眾多的文化主題和細節作為設計概念 — 以培育學生的心智,加強學習實際技能的目的。 

校址位於美荔道與青山道之間的陡峭斜坡上,毗鄰私人住宅發展項目美孚新村,周圍環境無疑翠綠怡人,可是卻限制了建築物的可用面積。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把地盤下端削平,直至足以容納新建築物的整個覆蓋範圍,並透過一條樓梯連接至美荔道的正門。

整個校舍共有四大功能:標準教室樓房、特殊用途課室樓房、一個禮堂和寄宿宿舍,以馬蹄形圍繞著中心的開放式庭院配置。這設計同時可以直接連接至學校的主要通道核心 一 一個五層高的橢圓形中庭,中央鑲嵌了一個圖案天窗。這裡作為連接建築物四個主要區域的通道核心,可以通往馬蹄形兩端的兩組教室樓層,至於禮堂和宿舍房間及其他設施則位於馬蹄形的底端。

屋頂採用了高低錯落的形態,能有效疏導雨水,同時營造出一種高曠的感覺,令學校看起來更有特色,也減低對鄰近地區所造成的視覺阻礙。建築物的上半部飾以統一的顏色,加上一致的屋頂設計,讓建築物的各個部分連成一體,在景致優美的斜坡背景下,建築物猶如與周圍環璄融合為一的雕塑。

學校採用了方便日常運作的建築元素,包括屏風及雙層窗等;選擇不同厚度和大小的穿孔金屬板既實用也符合經濟原則,能把自然光引入建築物內,減少眩光問題。此外,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利用原色,構造出與大自然景色迴異的有趣對比,同時成為建築物的重要地標,有助激發學生的思考。

實用性與設計風格的和諧共存,以及當中必然存在的互動與妥協,為這間學校營造出有趣的建築個性,更把學校的最終使用者——包括學生、老師與訪客,他們實質與心理上的需求都考慮周到,體現出建築功能與藝術性的完美融合。